“真沒有想到,從小就會的‘手藝活’如今成了我們農戶脫貧致富‘搖錢樹’。現在除了傳統的手工,還有了一條龍的電氣化刺繡設備,電腦刺繡機及盤花機,讓我們刺繡織布比以前更加快捷高效。”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黑孜葦鄉其娜爾刺繡作坊,45歲的其娜爾·月米日扎克高興地向前來檢查安全用電的供電人員說。
4月18日,國網克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來到烏恰縣中吉商業步行街烏恰縣黑孜葦鄉其娜爾刺繡作坊,檢查刺繡作坊用電情況。
烏恰縣位於天山南麓與昆侖山的接合部,素有中國“最后一縷陽光”的美稱。據了解,烏恰縣9個鄉鎮都分別建設有刺繡加工作坊,大部分婦女都會織布、印染、刺繡等傳統手藝。當地政府將少數民族傳統刺繡作為當地婦女特色手工業來發展,重拾當地少數民族婦女傳統刺繡手工藝,並以產業扶持的方式逐步走向市場,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繡衣、繡帽、嫁衣、刺繡裝飾品及刺繡手工藝品作為廣大婦女脫貧增收的重要渠道,發揮了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巾幗作用,讓刺繡傳統技能變成指尖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因刺繡作坊堆滿布料,用電不慎極易引發火災。在積極做好刺繡產業用電保障服務工作中,國網克州供電公司員工主動靠前服務,在客戶用電上開設了“綠色通道”,不定期對刺繡作坊主動上門進行安全用電檢查。同時向婦女們介紹安全用電常識,對檢查出的安全用電隱患協助刺繡作坊進行整改,及時滿足客戶在刺繡用電設備上的需求,保障了刺繡作坊用電的穩定正常。
“刺繡婦女們坐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同時還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讓民族刺繡工藝能夠得到傳承。目前我們的刺繡產品已經銷入北京、上海、香港,甚至遠銷意大利、新西蘭及中亞國家。刺繡能讓我們每月掙到4000元至5000元的工資。目前疫情的影響逐漸在減輕,來自全國各地訂單也多起來了,加上現在電力供應很充足和穩定,我們的刺繡設備每天都能正常運轉,真是要謝謝你們!”繡娘其娜爾·月米日扎克對供電服務人員感謝道。
2020年,國網克州供電公司還將繼續建設35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輸配電、變電項目4項,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配網建設48項,新建10千伏及以下等級線路125千米,新增變壓器26台,新增變電容量5.6兆伏安,工程建設總投資2.6億元。電網建設完工后,將為當地打造“中國柯爾克孜族刺繡藝術之鄉”文化精品名片,促進當地農牧民群眾收入增長,弘揚傳承民族精粹,提供更加堅強的電力保障,同步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注入強勁的力量。(趙明剛)